Win10下,移动硬盘无法自动分配盘符问题

不知道什么原因,我的移动硬盘插上后,系统竟然不认,吓一大跳,京东的新移动硬盘订单都下了。 结果发现,在硬盘管理器中可以显示出分区,只是没有挂载(分配盘符)。 手工分配了一下,正常了。 难道每次都要手工分配?搜了一下,原来Win7时代就有这毛病了,解决方案: 打开注册表找到HKEY_LOCAL_MACHINE\SYSTEM\CurrentControlSet\Services\MountMgr\NoAutoMount,把1改成0。 或者: 运行mountvol /e  

机器有价数据无价,数据备份软件动手测!

一台电脑最重要的是什么?当然是数据!硬盘才几个钱,里面的东西可是无价宝。 找一个合适的备份软件一直就在日程中,但是一直以来用着D版软件。Windows 10本身也有映像备份和文件备份,但系统映像备份不能选择压缩,弄出来的文件巨大,而且保存多个版本比较难。它最大的好处,是生成的文件是vhd格式,可以直接在系统中挂载为磁盘,当然,如果你这么做,很大机率就不能再用它恢复了……文件备份方面,文件历史记录很好用,但是对于比如说单反照片库之类,感觉不是很适合。

PC有很多硬盘情况下搞存储,Storage Spaces似乎是一个好选择

Win10,1块SSD+3块硬盘。近期试用了几种解决方案。 一个是用Intel Rapid Storage Technology(iRST),其中又包括RAID 5阵列、用SSD给阵列加速这些方法。 iRST RAID5用起来还行。但是有个问题,就是写入性能有个悬崖。我的NAS用的是debian Linux,用mdadm做了个RAID5,写入可以长时间保持在100M/s以上,几乎是塞满千兆网的速度。 然而用iRST的RAID5,很明显的会在写入了几个G以后突然掉速。 于是现在很小众地在用Storage Spaces。 Simple:用于类RAID0,快速读写; Two-way Mirror:用于类RAID1,1:1冗余。 Parity:用于类RAID5,但是写入性能很残废,开始能冲一下,然后就完蛋了。当然你可以用一些手段“优化”一下,但是我试过设置电源模式、设置Cache,都不能提升持续写入能力。 Simple模式正常来说是没有RAID0效果的,要用Powershell新建这个Virtual Disk,命令中要写Columns的数量,要分散在几块盘上就几个Columns,速度很快。

密码啊密码!

(前面不想看的可以跳到最后,直接看密码设置方法) 信息时代,安全二字出镜率极其地高。各种安全事件层出不穷,一出都是大事。 这方面头绪太多,以我粗浅的认识捋一捋。别的放到后面简单说,先探讨一下一个噩梦般的存在:密码!

N种数据存储方案的资料收集(文件系统、RAID及其它)

硬盘白菜价的今天,搞个阵列似乎经济上并不是什么难事。但容量一大,存储方案的选择就让人头疼。之前在什么值得买上写的帖子,这方面争议也不少。干脆把我所知道的关于存储的资料全部整理一下。 一、文件系统 Windows: FAT:16位,每个分区最大2G,所以就不用说了。 FAT32:32位,无配额,无权限,无日志,单文件最大4G,半淘汰(有的XP狂热份子还在用)。 exFAT:专供大容量U盘等使用闪存的移动设备用的格式,相当于FAT64。 NTFS:Win2000以上用的标准格式,有配额、有权限、日志系统,都有,支持动态磁盘。 ReFS:Win Server 2012以上支持的一种文件系统(Win8以上的非服务器windows支持存储,不支持引导),具体是什么个情况我也没搞太清楚,大致是在NTFS上继承和简化了一些功能,同时增加了COW模型(新的文件系统似乎都强调这个),增加了一些特性。 Linux: Linux下面的文件系统多如牛毛。 ext:淘汰 ext2:半淘汰 ext3:主力快淘汰了 ext4:主力,不过经常被说成升级到btrfs前的过渡品 Btrfs:被认为是Linux上的ZFS,吹的神乎其神不过貌似还不是很成熟,支持COW ReiserFs:ext2之后出现的一个文件系统,支持最大16T的分区,使用完全平衡树检索,B*Tree存储,性能相当地好,但在错误恢复方面性能比较差(写缓存的问题)。后续版本叫Reiser4,这方面有所提升。它的创始人是个有故事的人,2008年被判谋杀前妻,要坐25年牢,所以后面会怎么发展真不好说。 …… 通过移植,还支持UFS XFS ZFS等等。 最常用的现在是ext4。 BSD UNIX:…

直接用Debian系统DIY NAS笔记 2 配置

存储配置 存储的选择引发了争议,我还是用了RAID5 配置记录: 创建raid5 mdadm –create /dev/md0 –level=5 –chunk=512 –raid-devices=3 /dev/sd[abc] –spare-devices=0 cat /proc/mdstat 正常完成,没有问题。感慨一下,我用过的希捷盘,明显比西数的靠谱嘛。 格式化和挂载 mkfs.ext4 /dev/md0 格式化OK mkdir /mnt/mdstorage mount /dev/md0 /mnt/mdstorage 挂载完用vim建了个文件存进去,OK…

有关存储方案选择的一些想法

我把Debian搭NAS的过程写了个帖子,发表到了什么值得买上。 看了下评论,多数质疑都集中在RAID5上。 主要是这三种意见: 1、应该用RAID 1、RAID 10,以保证安全。 2、应该用ZFS,ZFS很强大。 3、应该上硬件RAID卡。 软RAID5的“write hole”、“silent corruption”问题是被提及最多的。 关于RAID5,其实在上次OMV出问题时,我也想过要把它抛弃。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它。为啥呢?因为它还是一个比较“适合我”的配方。 我的数据主要分四种: 1、死都不能丢的数据 比如:加密用的文件key,一部分文档和一小部分照片视频。 2、丢了会痛不欲生的数据 主要是家人,特别是宝宝历年的照片和视频 3、丢了会很心痛的数据 包括外拍的照片、历年挂PT下载的电影和音乐等 4、丢了就丢了的数据 这就不解释了,随时可以再获取的数据都是这类 各类数据,我的存储选择是不一样的 第1类,是就算房子烧了也不能丢。这种数据,我选择的备份方案是本地Win10的文件历史+加密后云盘备份。文件历史可以记录修改的各个版本,而云盘相对自家硬盘来说安全性高很多。而且这类数据是只有我有的,不存在HASH匹配被特色的情况。 第2类,我的选择是:手机的照片视频自动同步到云盘,同时同步到电脑,而相机拍摄的,因为尺寸比较大,因此在主用的硬盘存放之外,用另一块硬盘备份,同时还用KLS Backup备份到NAS。…

批量修改目录权限的办法

Debian NAS跑了几天,猛然发现目录权限的设置有问题,没有给组用户加x权限,导致用非所有者的帐号登录samba后无法列出目录中的文件。现在要把所有目录的权限由0740改为0750。在网上搜了一下找到这两种写法: find -type d -exec chmod 750 {} \; find -type d|xargs chmod 750 第一种写法试了,OK,第二种还没有试过。